图片中的巍巍青山,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之一南五台山的褶皱山形,秦岭山脉的形成从5亿年前的洋陆转换开始,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挤压、拉张和剪切变形,复杂的地层隆升和风化削平过程,期间发生过大规模岩浆岩侵入作用、以及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,最终才成为了今天展现我们看到的样子。
我从事地质填图工作近20年,工作区域包括西秦岭、武当山、大巴山和燕山。我曾3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,分别填制完成了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地质图(1∶50000)、拉斯曼丘陵地区地质图(1∶25000)以及南设得兰群岛地质图(1∶25万)。这些年的地质填图,我经历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酸甜苦辣,深知每一张地质图都来之不易。
地质填图就是按一定比例尺将野外出露的岩石、地层、断裂及矿产等绘制在地形底图上,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得见山过山,遇河趟水。我们曾经遇到过无法逾越的河流峡谷,遇到过无法翻越的山崖,也遇到过暴风骤雨、山洪和冰雹的袭击。有一年12月底我和几个同事被大雪封闭了一个多星期,住在大山深处一个叫左溪的村子里。虽然每一次都幸运地涉险过关,但记忆里还是有些惊心动魄的事情难以忘却。一次和一名本科生进行路线地质调查,路过一处叫刀锋山的山脊。由于山道狭窄,根本无法站着行走,我们只好骑坐在岩石上慢慢往前移。刚过了这段难走的路,进入到一段斜坡路上,裸露的岩层面就是坡面,顺坡面再往下不远就是陡崖。我的学生不小心滑倒,并向下滑去,十分危险。幸运的是,他一把抓住了岩石裂缝中伸出来的枝条,没有出事。如果那天不是学生反应够快,如果没有那些枝条,后果则不堪设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