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说“山川之灵,足以纪纲天下”,自从秦始皇重序天下名山,将山脉秩序纳入了国家大一统纲领中,五岳五镇就成为了王朝地理秩序的代表,代表了古人观念中“九州”的文明区域范围。无论在哪个时代,岳镇体系都始终在中央王朝统治的区域内。山河四省一共有三岳两镇:东岳泰山、中岳嵩山、北岳恒山、中镇霍山、东镇沂山,它们是名山祭祀体系的核心。本文以历史地理学者的视角,为读者解读山河四省中这5座名山所代表的中国人独有的地理思想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,讲述了孔子“骨辨防风”的故事。鲁哀公元年(公元前494年),吴国讨伐越国,吴国打败了越王勾践,摧毁了越国国都会稽。吴国得到一根巨大的骨头,足足有一辆车那么长。吴王问遍了所有大臣,均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骨头,于是,吴国派人来问孔子:“什么人的骨头最大?”孔子说:“当初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到会稽山,防风国的首领防风氏有点不服大禹,姗姗来迟。于是,大禹就杀了他并将他的尸体示众,他的一节骨头就有一辆车子那么长,应该就是最大的。”大禹治水,功盖九州,居然还是有部落首领不服,那么究竟谁有资格来统领天下呢?所以,吴国使臣问:“谁是神呢?”孔子说:“山川之灵,足以纪纲天下,其守为神,社稷为公侯,皆属于王者。”意思是:山川的神灵能够治理天下,主管祭祀山川的诸侯就叫神,祭祀社稷的叫公侯,他们都属于天子。
孔子的一席话,阐明了山川与社稷的关系:山川是社稷的依托和护佑,对于人类而言,山川是如同神一样的存在。在中国的山岳文化体系中,“纪纲天下”的代表就是五岳与五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