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山脉中部,四周环绕的高山,如众星拱月般将巴音布鲁克托起,形成了新疆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原。历史上,这片草原曾哺育过匈奴、突厥等古代民族,从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起,这里是蒙古许多部族的驻牧之地。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蒙古族土尔扈特人,他们又在这片草原上演绎着怎样的故事?
河水滋养的草原
巴音布鲁克是蒙古语泉水丰饶的意思,开都河宁静地淌过草原,又匆匆地流走,滋养着这片土地。蒙古族热爱河,敬重河,不在河里洗脏东西、不倒脏水、不修堤坝水库。所以草原上那些马能踏过去的河可以流淌上千公里,河水到下游还能饮用。
摄影/姚新根

我第一次接触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方式很特别,那是在1996年。我当时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学,学校里的蒙古族男同学非常惹眼,女生们常常围着他们套近乎。那年在北京举行的蒙古族那达慕活动结束后,晚上要放两部关于蒙古族的电影。不知哪位女生,竟然从蒙古族男同学那套到了电影票,我们全宿舍女生一起骑上自行车,在初夏的北京大街上一路骑到广播剧场。

当时电影院里,一千多蒙古族青年坐在一起,这种经历非常特别。那天两部电影的其中一部就是《悲情布鲁克》。现在回忆起来,我不记得大家对表达爱情、友谊、亲情的镜头有特别强烈的反应,但是,每当银幕上出现辽阔的草原时,电影院里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。而当有着蜿蜒河曲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出现时,蒙古族同学甚至集体发出“轰”的一声惊叹。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蒙古人对草原那种神奇的深入骨髓的热爱。

标签: